.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青少年体育

培育“终生运动者”——成都三所学校在体教融合中树典范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7    责任编辑:成都市体育局

logo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对教育的这段诠释,频频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实际上,在培育终生运动者项工作中,成都不少学校已先行一步。以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华阳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别开展足球、曲棍球、乒乓球人才培养为例,其在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深化体教融合道路上走在前列。

1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足球)。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足球项目上,成都足球摘下三金两银,总成绩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其中,夺得金牌的成都男足U15、U16队员,都是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足球班”的学生。坚持让青少年学生“做人、文化、特长”三不误,“棠外模式”是成都足球青训“体教融合”的典范。“足球班”的同学80%的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20%的时间训练,与普通学生几乎没什么差别,就是体育课变成足球课,晚自习时间上文化课。“足球班”成长起来的学生,除了一部分人进入职业队,很多学生都会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被高校录取。从2009年首个毕业班算起,足球班已有70多人先后被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东华大学等高校录取。

2)华阳中学(曲棍球)在体教融合的探索中,大多数学校会选择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基础好,容易上手的项目。但有些学校却独辟蹊径,根据实际打造一些“冷门”运动,反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华阳中学就将曲棍球项目人才培养作为金字招牌”,先后向曲棍球各级国家队及省级队伍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学校曲棍球队的学生们都是以上课为主,训练不会占用正常上课时间,一般在下午放学后集中训练。经过多年实践发现,体育特长生单独成班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因此华阳中学曲棍球队的学生都被编入平行班分散教学,对孩子成长和全面发展很有帮助。在全国第一届、第二届青运会上,以华阳中学女子曲棍球队为班底组建的代表队蝉联全国冠军。2020年华阳中学曲棍球项目高考体育特长生参考39人,上线39人,上线率达100%。

3)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乒乓球)。走进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园的第一眼就能看到——除了操场、足球场、网球场之外,密密麻麻的乒乓球桌几乎遍布了校园里的空地。学校的四个校区一共摆了800多张乒乓球桌,甚至在楼顶天台上也摆满了球桌。从空中俯瞰,场面蔚为壮观。学校认为,乒乓球可以保护视力,也可以开发智力,还能培养孩子的竞争与合作精神。学校的近视防治工作效果明显,“小眼镜”不多。该校乒乓球队中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兴趣爱好加入社团训练,如果成绩优秀可以进入梯队,代表学校、成华区参加比赛。还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未来想进国家队走职业道路,已经开始在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和河北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训练。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乒乓球不仅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也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