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52号提案的复函

(B类)

同意公开

川体函〔2023〕26号

徐德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乡村体育发展促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252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体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村文化和经济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对乡村体育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挑战。近年来,为了增强乡村地区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省体育局持续完善乡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着力改善乡村体育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乡村体育文化活动;联合发改、财政等部门不断加大对乡村地区全民健身的各项投入,联合教育厅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发展,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构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健全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近年来,省体育局结合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统筹补助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通过与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院坝等相结合的方式补助全省各地建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27687个,截止2020年底,全省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了全覆盖目标。202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我省紧跟步伐出台了《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着力完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重点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据统计,自开展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以来,全省3101个乡镇,已建有700平方米以上场地设施的有804个,覆盖率26%;已配置有健身设施的有2244个,覆盖率73%。

二、深入实施赛事活动全域化工程,激发村民参与健身活动热情

近年来省体育局始终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省市县三级联动办赛模式,带动各级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全域化发展,满足和吸引了全社会、全年龄参与,全省年均开展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超7000场次,带动4000万人次以上广泛参与全民健身。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实现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覆盖,真正做到了把群众喜爱的体育赛事送到群众身边、办到乡村院坝。自2019年以来,全省平均每年共举办各级各类“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近2万场(次),超300万人次参与。连续四年开展川籍农民工运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既丰富了川内农民工群体线上和线下参赛的选择性,又满足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川籍农民工参与健身的需求。202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7.7万多名川籍农民工、4754支团队在线竞步;来自省内多个市(州)快递(外卖)行业的32个代表团的692名运动员线下竞逐,各项活动精彩纷呈,切实提升了川籍农民工及外省籍在川农民工运动员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

持续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全省向群众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从2019年的80个上升到了今年的243个,增幅超200%,开放服务超过4000万人次。有序推进场馆信息化建设,不断努力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推动体育总会向县(市、区)、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便民的全民健身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实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铺天盖地”。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不断提升全省学校体育办学条件,2022年教育厅启动实施了体育器材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各市(州)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重点聚焦三州地区、贫困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场地设施补短板工作,打牢学生“教会、勤练、常赛”基础。指导督促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积极推动各级学校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活动,指导组织学校体育课和课余训练,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持续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发展,推动“班-校-县(区)-市”四级竞赛体系建立,构建形成了以“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与校园足球最佳阵容遴选为主体的竞赛体系,截至2021年,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84所,引领带动各地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

正如您所说,我们的乡村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短板,比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选址不够科学,使用率较低;开展赛事活动力度不够,活动形式和类型不够多样化。结合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统筹推动全民健身与乡村体育全面振兴相结合上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将会同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将体育融入“三农”工作发展大局,拓展“体育+文旅+农业”等新模式,重点指导各地将“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和美丽乡村健康跑、中国农民丰收节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统筹协调开展,发挥体育综合价值功能,提升体育服务乡村振兴效能,实现协同推进、共同发展。

二是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按照《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建设发展思路,指导地方政府落实好乡村地区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乡村空闲地、边角地、厂房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乡村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加强乡村区域政策统筹,特别是在村文化站、学校、村委会等人员集中地或人员密集的地方增设体育设施,融入体育健身功能,进一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会同教育厅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有序推动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完善工作机制,让具备条件的乡村学校场馆向群众开放。督促各地落实好学校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地全面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三是加大多元赛事活动供给。联合省委宣传部、民政厅、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更加持续深入广泛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指导各地按“省级引领、分级负责,下沉基层、全域全民,因地制宜、分散灵活”的原则组织开展。赛事活动采取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协同,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联动实施,即采用“6+X+Y+Z”的办赛模式,其中:6是指省级组织开展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象棋和广场舞6项示范赛事活动;X是指市(州)本级每年开展省级示范赛事活动项目不少于3项;Y是指各县(市、区)本级每年开展省级示范赛事活动项目不少于2项;Z是指乡镇(街道)、村(社区)按照“一乡镇(街道)、一村(社区)一品”的方式,在省级示范项目或地方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中选择1-2个项目组织开展,每年各地区乡镇(街道)级开展赛事活动覆盖率应不低于80%。力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1000个以上乡镇(街道)、10000个以上村(社区),实现全域全民开展。鼓励各地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推动实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帮扶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体育公益项目,丰富学生校园文化体育生活,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四川省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体育局    

2023年7月10日   

(联系人:谷宁;联系电话:1898913665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