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同意公开
川体函〔2025〕15号
李圣根委员:
感谢您对四川省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关于善用成都大运会和世界运动会后场馆的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契合成都赛事名城建设发展实际,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以赛惠民,持续推动大运场馆全域共享
借助大运会筹办契机,成都紧扣城市功能布局和市民健身需求,新建、改(扩)建大中型体育场馆49个。大运会成功举办后,成都按照《成都大运会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谋划大运会场馆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运营,场馆可持续利用和惠民开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充分发挥大运会场馆对健身活动承载作用,持续推进大运会场馆惠民开放,促进大运成果更加充分地服务城市、惠及市民,通过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植入,有效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动态更新惠民开放清单,延长场馆开放时间,引导市民走进大运会场馆,共享大运成果。其中,东安湖体育公园的34片羽毛球场、10片乒乓球场、5片篮球场、3片足球场、1个游泳池全部对外免费(低收费)开放。二是全民健身活动植入大运会场馆。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大运博物馆、成都大学大运村、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凤凰山体育公园)等策划开展“一日游”体验活动;在城北体育馆、青白江区文体中心、新都香城体育中心等大运会场馆,组织开展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各项目决赛、总决赛。三是创新建设大运会博物馆。为持续传播成都大运会赛事影响,为市民群众留下宝贵的赛事文化遗产,设立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共征集各类实物藏品3100余件,影像及电子文档资料近8万件。国际大体联高度评价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将博物馆确定为“国际大体联官方认证博物馆”。
二、坚持以赛营城,持续完善三级赛事供给体系
充分发挥体育赛事活动对场馆的核心引领和流量带动效应,出台《成都市体育赛事体系规划(2021—2035年)》,聚焦国际顶级大赛、高水平职业赛事、特色自主品牌赛事,探索构建适应成都需要、适配大运场馆、彰显城市特色的赛事体系。一是引进高等级体育赛事。推动大运会场馆承办高等级体育赛事,充分发挥省体育馆、高新体育中心、东安湖体育公园等大运会场馆承载功能,成功举办2024成都汤尤杯、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世界泳联2024年U18成都世界女子水球锦标赛等国际国内高等级赛事;同时,将继续承接2025成都世运会、2027体操世锦赛等重大赛事。二是巩固高水平职业赛事。结合场馆特性、市场趋势和市民需求,持续引进足球、篮球等有影响力的职业俱乐部根植大运会场馆,定期举办职业赛事为场馆持续引流,利用大运会场馆举办国际篮联亚洲女子篮球联赛、WCBA和中超联赛等高水平职业赛事,其中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作为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主场,场均上座率居全国前列,成都“金牌球市”再次点燃。三是培育自主品牌赛事。依托体育场馆资源,结合龙泉山森林公园、天府绿道、西岭雪山等自然资源禀赋,创办中国·成都绿道运动生活嘉年华、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中国·天府龙泉山China100山地越野赛,提升打造“一带一路”“天府绿道”“熊猫杯”“天府龙泉山”等成都四大特色品牌赛事。
三、坚持以赛兴业,持续促进赛事经济效应释放
推动大运综合效应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拓展延伸场馆功能业态,推动文体旅商多元融合发展。一是运营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22个市区所属体育场馆中,4个市属体育场馆由市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主要承担竞技人才培养、赛事活动承办、对外惠民开放等任务,17个区属体育场馆采取委托或合作运营、自主运营和BOT(建设—运营—移交)3种模式。凤凰山体育公园由城投文体公司和万馆体育合作成立机构运营,已举办中超联赛、演唱会等各类活动670余场,接待活动观众超230万人次,2024年活动票房约6亿元,同年由五粮液集团冠名5年,协议金额约1.8亿元。二是多元化业态逐步呈现。依托大运会场馆引进演艺演出、体育培训、会议展览、研学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加快发展以场馆服务、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重点的现代体育服务业,推动大运会场馆优化商业服务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引导集聚国内外优质体育资源,支持大运会场馆与周边商圈深度结合,促进体育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凤凰山体育公园周边,加快打造体育产业聚集区、凤凰山音乐产业聚集区,配套购物中心、运动主题奥特莱斯、AC酒店等;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周边,依托欢乐田园、驿马河公园、东安阁酒店、木棉花酒店等优质资源,推动东安湖活力城片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在高新体育中心,成功引进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CFS穿越火线世界总决赛、高奢品牌发布会、港台艺人演唱会、电影节、短视频平台跨年盛典等重磅活动。三是场馆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持续引进举办一系列高级别、高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演艺活动等,借助电视、报纸、网络平台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加强对场馆的认知和关注,有力塑造场馆品牌。
四川省体育局
2025年4月8日
(联系人:李 毅;联系电话:13438902029)
附件:
四川省体育局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