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124号提案的复函

A

同意公开

川体202536

张韧仁等委员:

十分感谢你们对四川省全民健身工作的支持!你们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全民健身“学-测-练-赛”创新模式的建议》(第112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日益加快,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不断增长,对我省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你们在提案中指出的“健身赛事组织大多数不当、科学健身知识大面积匮乏、体质健康监测大范围缺失、健身活动频次大部分不足”等问题,暴露出我们在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不足。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全民健身工作中面临的这些短板。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从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宣传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广泛推广体质健康监测等工作,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各项投入,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安全有序,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

贯穿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定期举办省运会群众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智力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川籍农民工运动会、“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百万群众迎新登高等赛事活动。连续举办7届的全民健身冰雪季活动,成都、广元、阿坝等地精心组织筹办得到了体育总局的肯定和认可。巴中南江的“羊BA”、广元青川的“坝坝球”、阿坝的“景BA”,凉山州的抖音足球嘉年华,资阳市、乐山井研县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气排球比赛,宜宾市的“万里长江第一渡”等地方IP赛事百花齐放。川渝联办的“体育荟”,跨省举办的“农民工运动会”,省级统筹开展的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定期开展的绿道体育公园运动会等亮点纷呈。着力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供给体系。推动县级以上赛事活动由2020年的7152场(次)上升到2024年的1.1万余场(次)。

二、不断创新,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宣传

通过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工作载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人群推广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技能。充分利用“四川体育”“四川社体”“运动川渝”“云端微课堂”等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分运动项目、分人群有针对性地制作发布科学健身小视频;联动市(州)、县(市、区)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科学健身信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开展线下“科学健身坝坝会”、免费向大众赠送科学健身知识手册、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公益课等形式,不断拓展科学健身知识宣传推广渠道;连续五年举办“我的健身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并且每年拟定不同主题,吸引广大健身爱好者参与,阅读访问量达到1400余万。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科学健身知识推广,惠及了全省4000余万人次。

三、上下联动,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成立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了192个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并对192个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进行了分散培训,协助做好设备、软件安装以及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工作督查。连续5年举办“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质量控制培训班”,为体质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2024年我省各市(州)上报监测样本量45.1万余人,调查样本量37.3万余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2.2%。

同时正如你们提案中所述,“大量全民健身赛事过度追求高大上,导致覆盖面大的基层赛事严重不足,参赛门槛高的市级、省级、国家级赛事流于形式”。关于你们提出的几点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制定措施,切实做好全民健身推进工作。 

一是推动省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向纵深发展。谋划办好4个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包括:绿道健身·体育公园运动会、川籍农民工运动会、“百城千乡万村·社区”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挑战赛;指导各地区进一步打造具有巴蜀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联动举办7个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包括:全民健身冰雪季活动、百万群众迎新登高、全民健身大拜年、“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日暨体育宣传周活动、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活动、“九九重阳”健身活动;协同做好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进形成全民健身“月月有比赛”的新局面。

二是持续推广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与技能。持续利用“四川体育”“四川社体”“运动川渝”等多个微信公众号,联动市(州)、县(市、区)大力开展数字化科学健身知识普及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分项目、分人群有针对性地制作发布科学健身“微课堂”短视频;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大讲堂”“八段锦进机关”;定期开展“我的健身故事”征集活动等,广泛推广科学健身、弘扬健身文化。

三是不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以科学健身指导为主题,举办“健康四川行动”两项指标专项技术培训班,转变基层体质监测重监测、轻服务、缺指导的现状。做好全省192个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常态化监测和调查工作的质量监督,继续指导已配发设备但未建站的地区建设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站。鼓励各地以社区、街道乡镇为单位,对健身爱好者提供免费的体质健康监测,推动形成全民健身“健康有检查”的新局面。

再次感谢你们对四川省全民健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四川省体育局 

2025年7月16日

(联系人:赵新生;联系电话:028—8702651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