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补短板工程。年初以来,在贯彻落实《南充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基础上,按照省体育局《关于做好2024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县(市、区)申报省级群众体育赛事6项、各类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107个,合计争取中省专项资金900万元。推动革命老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的落实,指导我市5个革命老区(市、县)在县城及周边地区、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新建群众身边举步可及的健身场地设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质量和数量明显提高。
开展好体育场地调查统计工作。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是全面推进全市体育工作的具体举措,统计调查的结果是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示范创建、补助资金分配等的重要依据。为开展好统计调查工作,我市从7月底就开展了全市各县(市、区)体育部门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体育场地调查业务骨干参加的全市2024年全市体育场地调查统计工作培训班,并印发的《关于开展2024年南充市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倒排时间进度表,明确工作重点及时间节点,要求各县(市、区)在2023年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取“增减核实、地毯搜索”的全数统计调查方式,迅速成立并落实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落实保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依法统计调查,严格质量关,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确保完成年度体育场地补短板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目标任务和全面反映全市体育工作实情的目标。
打造更便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快推进顺庆城北体育公园、南部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中心、仪陇体育馆(二期)和各县(市、区)新(改、扩)建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同时,推动县(市、区)积极合理利用闲置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新建或改扩建增加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利用城乡“金角银边”等边角地带建设符合群众需求的健身步道、公园绿地、“口袋体育公园”,在江河沿岸休闲区打造健身步道、修建公园绿地或改建体育公园。市县协同、部门联运多方筹建增加体育健身设施,缓解群众体育活动场地紧张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体育场馆30个,全民健身中心30个,体育公园8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8个,健身步道534公里,健身路径4726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438个,体育场地总面积1421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