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南充市2025年体育工作会议召开。副市长欧阳梅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国荣主持会议,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赵爱华总结2024年体育工作并安排下步重点工作。
欧阳梅在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南充体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后指出,一是成绩殊为不易,务必坚定信心。在政策与顶层设计上,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谋定“145”发展战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印发体育发展“100件实事”任务清单,为体育强市筑牢根基。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近两年投入11.6亿元,开工32个体育项目,新建9个体育场馆(公园),新增4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赛事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400余项,嘉陵江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竞技体育成果突出,近两年输送160余名后备人才,4名运动员入选洛杉矶奥运新周期国家集训队。体育赛事带动消费、体彩销售和体育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二是短板劣势明显,务必正确看待。体育场地资源在总量、结构和设施状况上与群众需求有差距,部分地区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重视和资金投入不足,教体融合不充分,体育课程开设未完全达标。竞技体育夺金和拳头项目分布面窄,“三大球”基础薄弱。体育产业新业态打造力度不足,政策引导等有待完善。三是体育发展正当时,要乘势而上。各级政府和部门应高度重视,制定长期规划,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各类体育协同发展。要通过软硬件建设,让体育成为居民幸福感源泉,成为城市软实力体现,提高体育产业GDP占比,培育品牌和特色消费场景。
欧阳梅指出,2025年全市体育工作要做好“五篇文章”。一要做好“校园篇”。要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优化青少年竞赛体系,组织开展好中小学生田径、“三大球”等项目竞赛,全覆盖开展校级综合性运动会。二要做好“社区篇”。要持续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着力发挥大型体育场馆公益属性,配置必要设施设备。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加强健身指导队伍建设。鼓励群众通过健身操、坝坝舞、广场舞等方式加强锻炼。三要做好“乡村篇”。要赋能乡村振兴,挖掘本地特色和文化旅游特色,塑造富有县域特色的赛事活动。大力培育乡村体育新业态新模式,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培育打造更多具有乡土风情、健康活力的体育特色村庄和体育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完善乡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断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为群众健身增添好去处。四要做好“赛事篇”。要持续做好嘉陵江马拉松、升钟湖钓鱼节、嘉陵江龙舟赛等品牌赛事。不断提升赛事活动的“增量”对城市营销“流量”的转化率,持续强化城市整体营销创新。精准对接国省各级别比赛项目设置情况,力争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等赛事上取得突破性成绩。五要做好“产业篇”。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一些产业龙头企业,立足南充特色优势,把握体育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体育产业追赶跨越。聚焦赛事经济、户外运动、智慧体育三大方向,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抢抓国家和省政策机遇,因地制宜推出支持政策和惠民举措,持续挖掘体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体育走进大众视野、更加普惠可及,真正发挥体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乘数效应。
欧阳梅强调,要以“规范”带动“长效”,守牢体育事业的廉洁底线和安全底线。
赵爱华对2025年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一是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实施体育发展100件实事和“5411工程”,启动南充奥体中心等项目,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二是培育一批“冠军式”人才,以备战省运会为契机,优化项目布局,推动体校改革,加强教练队伍建设,选拔培养种子选手;三是打造一批“现象级”赛事,高规格举办市级机关运动会、嘉陵江马拉松等活动,做响特色赛事,办好省市赛事。
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批示精神。营山县政府、市业余体校、南充高中作交流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市政府会议厅,各县(市、区)设分会场。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市教育体育局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市直属学校、体育单位及市级体育行业两新组织协会、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等在主会场参会。各县(市、区)政府、教育体育局、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辖区中小学校负责同志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