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体育+N

有一种成都,叫运动成都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0    责任编辑:体育局办公室

logo

8月8日,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在奥运健儿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代表团收获了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二名。

                  

《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在东京奏响,国内民众的运动热情也空前高涨。微博上,仅话题#东京奥运会#就获得2131.8万讨论,累计阅读达到282.7亿;朋友圈,人们纷纷晒出健身打卡、跑步配速的照片。

自此,奥林匹克也将进入“北京时间”。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而对于成都来说,2022年6月26日开幕的成都大运会也令人无比振奋。届时全球目光将汇聚中国,汇聚成都。运动与成都相伴,体育与时代同行,随着越来越多体育运动和国际赛事持续展开,“全民运动”也在从号召变为现实,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潮流时尚。

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成都,下班之后干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火锅、酒吧或者盖碗茶。时移世易,如今运动健身可能要比这些“传统”项目受到更多成都人的青睐。

数据显示,从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成都人运动总时长超5000万小时,总里程超过两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00圈。运动已经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表达生活态度的方式。

毕竟,这是一座自古就热爱运动的城市。

“执干戚以舞”可能是成都体育在历史上的最早印记。到了两汉时期,西汉文学家扬雄写下“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的文字,记录了那个时候围棋、蹴鞠(类似足球)、角抵(类似摔跤、柔道)等运动在成都的流行。

唐宋往后,马球、赛龙舟、捶丸(类似高尔夫)风靡蜀地。近代,现代足球于1901年在成都生根发芽,成为当时的第一运动。1905年第一届四川省运动会在成都举行,被认为是当时国内第一次正式举办的综合性运动会。

时至今日,成都人对运动的热爱只增无减。

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明确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这一点,成都早已提前做足功课。

2017年,成都就明确了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战略,一方面大力推进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和镇(街道)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建设大型体育场馆,四年多来累计投入180多亿元,是过去六七年总投入的近5倍。

今年7月1日,《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印发。根据《计划》,成都将结合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大运品牌、环境、场馆、文化、服务五大惠民行动,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明年大运会举办期间,众多大运场馆将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大运场馆将择优时段免费向市民开放,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让城市在熊熊燃烧的卡路里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大运会后,场馆也将发挥出它最基本的功能,让场馆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公共健身房”,推动全民参与体育健身运动。

    在政府引导下,成都商业体育设施愈渐丰富,以FITURE、陆道原乡为代表的运动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成都的运动氛围日渐浓厚。这背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思路贯穿始终。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搭建体育生态发展载体;企业在此基础上提供服务和产品,共同打造从家庭到社区全域覆盖,普惠型、智慧化的全民运动健身场景。

由此,运动也成为了成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立足全民健康,构筑幸福美好生活

从国家和城市来看,发展体育事业除了服务于民众强身健体的需求,如何让体育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也是重要议题。《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5万亿元。

2017年,成都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三城三都”、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2018年,全国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2020年,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1年,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通过一系列措施更好满足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而位于东部新区的天府奥体公园建设则是一系列措施的一个缩影。

天府奥体公园生态规划图

天府奥体公园的规划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为了运动,它秉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城市发展不同阶段“人”的不同需求进行精细规划、运营。

天府奥体公园标定举办奥运会的远景目标,塑造“体育+”特色标签,在发展初期,就瞄准新兴体育消费核心赛道,结合三岔湖、丹景山等山水资源禀赋,重点打造集国际赛事、山水运动、康养度假、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国家级山地水上运动基地、国家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重点发展以体育竞赛、体育培训等为核心的体育产业。

第二阶段,随着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国际赛事持续举办,观赛旅游、商务会议、高端消费将成为天府奥体公园的新兴业务。围绕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引水进山、汇水成溪、依山筑景,重点引入高端民宿品牌,打造山地民宿部落,布局亲子研学及山地运动业态,新建山地音乐公园、火锅巴士、亲子探秘营地等10大新消费场景和新美学空间。东部新区也将成为潮流酷玩、时尚高端、生态自然的门户景观区和时尚消费高地。

最后,随着天府奥体公园的配套产业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天府奥体公园将坚持“人城产”的逻辑,配套优质学校、医院等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尚体育公园和星级体育消费综合体建设,引导企业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打造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体育运动消费服务目的地,在吸附和转化天府国际机场人流消费,带动东部新区发展的基础上,建成以体育为特色的国际交往中心和消费中心。

在设计理念上,天府奥体公园规划了场馆数字化、运动员数字化和运动数字化。场馆能够基于信息化系统、智能化设备等数据的采集和融合,实现大型赛事过程中的专题展示、热度分析、异常监测、状态指数监测和全景指挥等功能,增强运动员、现场观众的运动及观赛体验感。

生态方面,成都东部新区在奥体公园之外,还规划有丹景台、龙马湖公园、绛溪源郊野公园等多个项目,同时还设计了连接各个公园的天府绿道。绿道与运动健身系统衔接,并嵌入网球、羽毛球、篮球、滑板场等标准竞训设施,形成了地面绿色连通,地下功能连通的立体公园。

2020年12月,成都市已建成绿道4408公里;预计到2021年,建成绿道将突破5000公里。如今从青龙湖直接跑到锦城湖,25.4公里的一级绿道,刚好连成一个“半马赛道”

而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东京奥运会上广泛实践的低碳经济也会在成都落地。明年,成都大运会将秉持举办绿色低碳体育赛事的理念。在带动本地体育赛事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外,也将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金融、森林康养等更多新经济细分赛道的发展,持续巩固成都新经济先发优势。

建设中的天府奥体公园

成都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成都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成都人对运动的高涨热情,这三者相互作用,已经形成了显著的“飞轮效应”。

回顾这些年成都体育的发展,从2018年到2020年,成都共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67个,其中洲际锦标赛以上级别赛事占比50%;自主品牌和成都文化特色的赛事占比40%。由此,成都在2019年新发布的全球赛事影响力(GSI)城市榜单中直接从89名上升到了28名,成为中国仅次于北京、南京的体育第三城。

    

丹景台

毫无疑问,成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今年2月,成都获得2024年汤姆斯杯暨尤伯杯赛主办权;3月,成都获得2022年国际射击联合会(ISSF)世界杯(步枪和手枪)赛事举办权;这也是成都继2021年世界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2023年男足亚洲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之后又将举办的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事。

体育运动是通用的世界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正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叙事能力,用体育发声、以赛事会友。越发开放的成都,将与世界共同探索运动之于城市演进的万种可能,回归人类发展的自然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