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州新闻

成都市体育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7    责任编辑:成都市体育局

logo

近日,成都市体育局连续召开局党组会议、局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王晓晖书记所作《报告》对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提出成都体育系统贯彻落实举措。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十二次党代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王晓晖书记所作的《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治蜀兴川”取得的非凡成绩,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谋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川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立意高远、主题鲜明、举措有力、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坚定的政治性、系统的战略性、科学的实践性和鲜明的人民性,全面彰显了省委高举旗帜、站高谋远的政治责任,研判把握全局大势、谋实抓牢“国之大者”的境界格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和奋勇争先、科学作为的实干精神。

接下来,成都体育系统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会议精神落地生根,系统抓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以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务实举措,全面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报告》所作的各项重要部署在成都体育系统落地落实。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成都大运会再次延期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成都大运会共建共享惠民工作。严格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总体要求,坚持队伍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统筹推进成都大运会筹办工作。践行“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转化再次延期的窗口期为机遇期,将工作重心由决胜冲刺转为营城惠民,用心用情组织实施共建共享惠民行动,全面开展“场馆惠民、体育惠民、文化惠民、环境惠民”行动计划,促进成都大运会建设成果更加充分地服务城市、惠及市民,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大运智慧和力量。坚持“能赛尽赛、应开尽开、加强维护、健身利民”原则,对符合开放条件的大运场馆,广泛开展“探馆日”“健身日”“赛事日”“共享日”活动,让广大市民深切感受大运会“红利”;坚持以“运动让生活更美好”为目的,开展“大运有我”健身活动,实施科学健身行动,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开展“大运有我”成都市民行动、兄弟市(州)“共享大运”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全川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绿色”为鲜明底色,开展低碳环保惠民、公园场景惠民、社区环境惠民,努力成为低碳办赛践行者、低碳生活倡导者、碳中和先锋赛会引领者。

二是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持续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极核的竞争力和吸附性。高等级体育赛事具有很高经济社会价值和城市营销价值,既可以反映城市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也是赢得体育话语权、展示经济成就、开展城市外交、体现全球地位的重要工具。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等权威机构在对全球城市发展评级中,也将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城市国际化进程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2019年全球体育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中成都跃升至世界第28位、国内第3位,2020年成都体育赛事国际传播指数排名全国第二,助力成都获评“中国国际传播综合影响力十大先锋城市”。接下来,我们将统筹推进2022年世乒赛、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筹备,依托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场馆资源,以国际化、标准化办赛水平扩大城市影响,持续提升四川及成都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大运场馆后续综合利用,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引进高端赛事、组织文体活动、承办会议展览,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产业,放大体育赛事综合效应,提升场馆运营效能。依托城市文化和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并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本土品牌系列赛事,不断推动体育赛事特色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细化实施体育赛事体系规划,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科学研究、系统谋划,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探索构建成都都市圈赛事共享、场馆共享机制,并联动重庆市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开发价值较大、国际影响力较强、与成渝两地城市形象契合度较高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推动成渝两地交流合作,为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贡献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体育企业总部、国际体育组织落户,进一步提升赛事吸附效应、集聚效应,增强成都体育产业的极核带动作用。

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厚植公园城市运动健康底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践行“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发展总体要求,紧扣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发展,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以体育健身蔚然成风助力体育强省和健康四川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天府绿道健身场景、社区运动角等“家门口运动空间”,示范打造一批集运动健身、体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公园,优化公园城市空间形态,丰富公园城市内涵。精心策划举办环城生态公园骑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徒步登高、公园城市定向赛等一系列以绿色低碳为主题、多层次多样化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增强市民乐享公园城市的空间体验,倡导绿色低碳健康出行方式,以体育力量助推相关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助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计划。持续深化“体卫融合”,推动市民健康关口前移,丰富科学健身服务产品供给,提升科学健身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人人爱健身”向“人人会健身”转变,营造积极健康、时尚律动的城市气质。用好“公园城市”名片,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以及冰雪运动等新兴体育项目,拓展城市运动新阵地,打造以公园城市景观为基底、以城市生态美学为内涵的运动休闲生活品牌,以体育实践促进山水人城和谐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力助推美丽四川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