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体育 > 最新动态

四川省体育局关于印发《2023 年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6    责任编辑:体育局办公室

logo

各市(州)体育部门,省级各训练单位,成都体院竞技体校,省体育运动学校,省体育总会,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

   现将《2023 年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年度青少年体育工作。

四川省体育局     

2023 年 2 月 6 日 

2023 年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

  2023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线,青少年体育工作要聚焦这条主线,按照 2023 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精神和局党组工作部署,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总体要求:2023 年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重要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各项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健康第一理念,立足为国为川育强才奋斗目标,以建立健全“五大体系”为主线,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积极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大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目标任务:到 2023 年底,青少年业训规模持续扩大,后备人才培养效益有效提高,青少年竞赛活动体系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考核体系初步建立,业训教练员综合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育保障体系持续巩固,形成与办人民满意的体育目标相适应、与体育强省建设战略要求相吻合、与体教融合发展思路相统一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局面。力争向国青、国少、国奥输送100 人以上,市(州)体校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青少年运动员 500人以上,常年参加业余训练青少年 4 万人以上,年度注册人数 2万人以上,举办省级年度赛事活动 100 场以上,争创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40 个以上,评定省级幼儿体育基地 50 个以上。

一、创新抓好顶层设计,建立科学高效发展政策体系

  在落实《“十四五”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基础上,统筹制定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机制、标准规则和措施。

  1.创新筹办省运会。按照“创新联办方式、协调区域协同、坚持绿色办赛、促进全域开放、全川成果共享”的办赛思路,通过“几上几下、全面调研”工作方式,不断优化广安、内江、宜宾三地联合筹办总体方案,充分发挥省运会综合带动效益。严格对标奥运、全运,按照有利于项目普及、项目选材、项目发展和安全办赛四项原则,研究制定省十五运总则(草案),科学设置省运会竞赛项目,切实发挥省运会竞赛杠杆作用。

  2.健全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机制,建立直属训练单位青少年体育工作考核机制、市(州)青少年体育工作通报机制、业余体校及业训教练员考评机制,构建科学高效可行的青少年体育发展考核体系。研究制订《四川省体育竞赛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规范赛风赛纪管理,营造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秩序氛围。

二、创新选材育人模式,建立“六线”引领后备人才培养体

  落实“突国线、抓一线、带二线、挂三线、看四线、布五线”体育人才建设要求,主动对接竞技体育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3.实施业训教练员“强基计划”。围绕业训教练员核心人群,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大融合”“大交流”等方式,力争 2年内实现 1500 余名业训教练员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我省业训教练员队伍执教能力和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选拔 100名业训精英教练员重点培养,有计划地选派到先进省市交流学习。建立健全业训教练员保障机制,为业训教练员解决后顾之忧。

  4.实施“送教上门、跟队实训”计划。系统化组织省级训练单位核心教练员团队,赴基层业训单位实地带队指导,力争 2 年内实现全覆盖。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集中选拔具有发展潜质的市(州)优秀业训教练员和队员,赴省级训练单位跟队实训,不断强化交流互动,全面提升业训教练员综合能力水平。

  5.持续巩固青训阵地。推动体校改革发展,实施“体校复兴”计划,推进市(州)县级体校建制恢复工作,充分发挥体校“育选培送”主导作用,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巩固加强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三大阵地建设,争创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0 个,评选省级幼儿体育基地 50 所。充分发挥省体校的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基础作用,推动科学设项,优化招生工作。

  6.提高训练和保障水平。会同竞技体育方面开展备战分析,全力支持教育部门和相关市(州)组队参赛,积极备战全国第一届学青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育才、科研监测和科医保障,健全完善发现、培养、跟踪、输送紧密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严格体育助学金申报发放,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运动员完成学习训练任务。

  7.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抢抓“双减”政策机遇,探索在训练管理、组队参赛、师资培训、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后备人才基地建设。

  8.增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教育。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加强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力弘扬“爱祖国、雄川体、闯新路、争第一”四川体育精神,着力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督促指导各级各类体校配齐配优文化课师资,建立弹性教学、网络教学制度,推进运动员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协调发展。

三、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建立四川特色赛事活动体系

  结合四川特色研究出台四川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品牌建设工作方案,集中资源全力打造 1 个成体系、成规模的四川特色青少年赛事活动品牌。

  9.打造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体系。鲜明青少年体育年度赛事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的导向,规范青少年赛事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惩处机制。打造年度 IP 赛事,增强青少年年度本土品牌赛事影响力,逐步建立“校内普及+市级亮相+分区选拔+省级参赛”的青少年竞赛机制,筹办好年度青少年锦标赛等赛事47 个,预计 2 万余人参赛。深刻吸取广东省运会假球事件教训,全力做好新周期赛事赛风赛纪、运动员注册及资格审核工作,确保年度赛事公平、公正、公开进行,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风清气正的竞赛平台。

  10.丰富开展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以打造四川特色品牌为重点,融合推进“奔跑吧·少年”、“川渝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幼儿体育大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全省冬夏令营、幼儿体育活动、亲子体育活动以及川渝、川澳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 50场次,确保安全有序、氛围热烈。

  11.加大品牌宣传推广。严格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方案规范和审核,明确每次赛事活动宣传方案、具体要求,规范统一全省体育赛事和活动主题,确保营造热烈氛围,切实增强四川青少年体育品牌影响力。发挥“以体育人”作用,以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

四、创新高效落实机制,建立体教深度融合工作体系

  健全实施体教融合工作机制,确保《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落实。

  12.完善体教融合机制。组织召开体教融合联席会,研究制定体教融合相关政策。会同教育厅印发《2023 年四川省青少年体育竞赛计划》,促进体教融合落地落实;印发《关于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通知》,严格加强校外体育类培训机构管理。发挥“四川省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在教学机制、工作理念、教学条件、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提档升级。

  1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相关部署,推进国家级、省级传统校争创和评定工作。用好“运动员之家”平台,增强学校体育教练员师资队伍力量。在办好“贡嘎杯”校园联赛基础上,联合教育部门举办年度赛事 6 项。

五、创新市(州)项目布局,建立“五区共兴”发展体系

  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体教融合”等国家战略以及省委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 21 个市(州)和 5 个区域体育资源优势,科学布局青少年体育项目发展、体校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

  14.科学布局项目发展。建立“五区共兴”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工作机制,鼓励各市(州)突出“体校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独具区域特色的青少年体育项目。成都平原经济区发挥极核区域优势,重点突出体操、游泳、三大球、三小球、棒垒曲、水上、冰雪、自行车、棋类等项目发展和人才培养,聚力举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和活动;川东北经济区发挥革命老区资源集聚优势,重点突出举摔柔、拳跆、排球、乒羽、射击、花游等项目发展和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川渝区域性、公益性赛事和活动;川南经济区发挥基础设施和传统优势,重点突出体操、游泳、足球、篮球、轮滑等项目发展和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省内外、区域性、校园类赛事和活动;攀西经济区发挥基地建设优势,突出田径、射击、水上、海上等项目发展和人才培养,主动开展全国性、全省性赛事和活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挥自然地理人文和“大心脏”“大力士”优势,重点突出田径、举摔柔、拳跆、武术和冰雪、民族体育等项目发展和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民族性、力量型项目赛事活动。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推动川渝青少年体育在人才培训培养、赛事活动组织交流等方面深度合作、互促共进。

  15.促进社会组织规范。研制、实施《四川省青少年社会组织进校园标准(试行)》等政策,制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标准体系,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市(州)成立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大力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16.加强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建立《青少年体育动态》信息报送机制,及时宣传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新亮点。强化青少年体育精神培育,开展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加强青少年体育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